课件编号78233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诗诵读《题乌江亭》《泊船瓜洲》 1(沪教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125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诵读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古诗《题乌江亭》《泊船瓜洲》 古诗简析: 《题乌江亭》此诗诗人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诗人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写了望中之景。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结句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教学目标: 1.学习《题乌江亭》,了解诗人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学习《泊船瓜洲》,了解此诗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感受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泊船瓜洲》。 3.能根据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4.通过品悟、诵读,了解内容,体会古诗描述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题乌江亭》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 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一)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二)品读感悟。 1.结合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 (1)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 (2)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东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项羽当年重返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 3.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三)朗读感悟。 二、学习《泊船瓜洲》 1.简介作者,复习古诗,引入此诗。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有《临川先生文集》。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2.解释题目:  瓜洲在今江苏省,与京口相对。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3.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4.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以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5.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层山。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离南京也只隔几座山。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我回到家乡呢?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6.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三、练习巩固 1.收集描写思乡怀亲的诗句。 2.熟读《题乌江亭》,背默《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