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牧童短笛》教学案例 《牧童短笛》是一首钢琴独奏曲,它描写的是小牧童手拿短笛放牧时的喜悦景象。乐曲旋律优美流畅,具有独特的田园风味和浓郁的江南地方特色,其结构严谨清晰,是典型的三段体结构。 【教学目标】 1、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通过听、唱、伴奏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及情绪,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3、通过欣赏本首乐曲,了解ABA结构体。 【教学重点、难点】 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法、演奏法等。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乐器并演奏,引导学生认识碰铃、双响筒。 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乐器,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课件碰铃画面,学生回答) 师:请你们听一听、看一看,碰铃是怎样唱歌的?(教师演奏) 4/4 X ———|X ——— 师:谁来说说看,碰铃师怎样唱歌的? 4、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模拟敲击碰铃表现节奏。 5、出示课件教师介绍碰铃 师:碰铃作为一种民族乐器,又称碰钟或星。碰铃形小碗状,用铜制成,一副两个,无固定音高。碰铃音色清脆悦耳,声音穿透力强,适合为优美抒情的曲调演奏,是色彩性和节奏性的乐器。 师:同学们,这个又是什么乐器?(出示课件双响筒图片)下面我们在再来欣赏一下双响筒的音色。教师敲双响筒 4/4 X X X X|X X X X║ 师小结:双响筒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竹木体乐器,由空心的竹筒及木柄组成。演奏时,左手持乐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击竹筒两侧,会发出高低两种声音。节奏型适合为轻快活泼的音乐伴奏。 请学生模仿演奏。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演奏碰铃和双响筒,引导学生感受碰铃和双响筒的音色,通过模仿练习,了解各自的演奏节奏,为之后活动伴奏环节奠定基础。 二、初步引入钢琴曲《牧童短笛》。 播放乐曲、课件。 老师:想一想钢琴音色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教师小结:钢琴属于西洋乐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演奏出的音色轻快明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钢琴这种西洋乐器,与今天的主题相贯通。 三、引出本次主题《牧童短笛》。 1、老师:就从刚才所听的音乐开始我们今天的音乐之旅,到江南水乡去看看那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播放音乐) 2、为歌曲取名。 师:我们给这首好听的音乐起个名字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去想象,不论他们从怎样的角度去说,只要在理。这不仅能激发起学生说的愿望,也能然后面得揭题更有趣更神秘。教师介绍乐曲及作曲家。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叫《牧童短笛》,乐曲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小朋友们赋予了音乐丰富的想象力,音乐家也有自己的理解,他将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取名为《牧童短笛》,描写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骑在牛背上,悠扬的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四、分段欣赏乐曲。 1、出示第一主题歌谱。 老师:这是乐曲的第一部分,也是音乐的第一主题,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请同学们再欣赏一次,想一想音乐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引导学生感受分句和换气,并试一试。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哼唱的音乐描绘了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通过分段欣赏,帮助学生逐步分析、理解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特点和作者所描绘的意境。 欣赏第二段。(出示歌谱) 教师:音乐情绪非常的轻快活泼...... 请学生选择乐器进行伴奏。 师:课的开始我们已经认识了碰铃和双响筒两位乐器朋友,谁能从我们今天认识的乐器朋友中选择一个合适的乐器为音乐伴奏?(选择乐器并伴奏) 师:同学们,那么这段音乐又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出示两幅组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