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彝族民歌———《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彝族民歌风格的作品。歌曲为4/4拍,二段体结构,旋律流畅抒情、欢快活泼,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喜悦、欢快的心情,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生动的语气演唱歌曲,感受歌曲喜悦、欢快地音乐情绪。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根据老师提供的节奏类型,小组内合作学习,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歌曲,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增进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热爱民歌,提高民歌的传播意识。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生动的语气演唱歌曲,感受歌曲喜悦、欢快地音乐情绪。 2、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增进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热爱民歌,提高民歌传播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分析衬词“啊哩哩”对歌曲的表达起到的作用。 2、能够根据老师提供的节奏类型,小组内合作学习,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打击乐器 钢琴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观赏玖月奇迹演唱的《赶圩归来啊哩哩》(通俗版),理解歌名含义,为歌曲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 欣赏相关图片,引导学生简单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包括人口分布情况、建筑、美食、传统服饰、民族乐器、以及“赶圩”的热闹场面等等。 三、分析歌曲 1、观赏歌曲的音像视频,感知歌曲。 思考:歌曲的速度、情绪、节奏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2、歌曲背景 《赶圩归来啊哩哩》由古笛作词,黄有异作曲,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歌曲为4/4拍,二段体结构(A、B),曲调采用彝族民间音调作为发展素材,具有浓郁的彝族音乐风格,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喜悦、欢快的心情,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 四、学唱歌曲 (一)学唱旋律 1、聆听范唱。 2、分析复习歌曲中出现的节奏类型。 3、学生分句学唱旋律。 4、学生分小组练习演唱旋律。 5、学生演唱旋律,教师伴奏。 6、学生边唱旋律边用拍手的动作练习歌曲的节奏。 (二)学唱歌词 1、学生朗诵歌词。 2、衬词“啊哩哩”对于歌曲的表达起到什么作用? “啊哩哩”不但突出了歌曲的民族特色,还增强了歌曲的舞蹈性、节奏性特征,更好地表现出彝族姑娘赶圩归来时喜悦、欢快的心情。 3、学生分句学唱歌词。 4、引导学生再次用喜悦地情绪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特点。 五、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4拍 碰铃: A段: X — X — | X — X — || B段: X X X X | X X X X || 三角铁: A段: X — — — | X — — — || B段: X — X — | X — X — || 沙锤: A段: X X X X | X X X X || B段: X — X — | 0 0 XX X || 铃鼓: A段: 0 0 0 X | 0 0 0 X || B段: X — X — | 0 0 XX X || 六、拓展欣赏 欣赏彝族歌唱家曲比阿乌演唱的《赶圩归来啊哩哩》(民族版),感受民族唱法的不同表现力。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彝族的优秀音乐作品《赶圩归来啊哩哩》,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将民歌传承和发扬光大! 八、布置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彝族其他优秀的音乐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