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254870

《10.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1495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0.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语文七上《10.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理解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作为聋盲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二、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重点语句。 2.体味作者学习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视,进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 ??小组合作学习 第三单元解析 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学习”主题编排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论语>十二章》3 篇课文。通过学习,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多彩多姿的学习状况、成长经历和学习智慧,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获得人生启示。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一气呵成地贯通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再塑生命的人》解析 人文主题:感受海伦·凯勒的心路历程,学习其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体会莎莉文老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感受海伦对老师的深情。 语文要素:养成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分析,感悟人物形象。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人物情感。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一个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子,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的哈佛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给人生存的勇气。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今天我们要学习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海伦·凯勒背后的关键人物,激发阅读兴趣。 找出作者与老师发生的三件事 教师语言:?是谁让一个又聋又盲又哑的小女孩成就了这样一段生命的传奇呢?我们朗读《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学生活动: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文章写了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老师之间的哪些事? 明确:主要写了三件事: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 (3)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 把握全文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见证“再塑生命”的历程。 明确:要求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然后在文中找出体现海伦心理的句子进行朗读,体味语言。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像大雾中的航船,课文第 4 自然段) ②光辉的起点:_____(相识,课文第5自然段) ③幸福的复苏:生命中拥有了_____(文字,课文第 7 自然段) ④成长的浪花:生命中拥有了_____(大自然,课文第 11 自然段) ⑤生命的升华:生命中拥有了_____(爱,课文第 13 自然段) 【设计意图】 ?整体把握全文的结构和情感变化。 了解老师教育方法,理解作者情感 学生活动:梳理文章思路,圈画关键词句,思考并回答问题。  1. ? 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海伦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明确:(1)莎莉文老师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海伦,有意识地给海伦玩具,并在她手上拼写“doll”。这种用手指拼字的方式使海伦很感兴趣,在不断模仿老师的做法后,她也学会了拼字。  (2)莎莉文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然后在海伦另一只手手心写出“water”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