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275645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三首 教案 +反思(2课时 含单元教学导引)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2102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反思,导引,教学,单元,2课时
  • cover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写书信。 本单元以“家国情———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有戍边将士建立军功、保家卫国的情怀,有个人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精神气概,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有梅兰芳蓄须罢演的民族气节,还有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巨大动力作用的延安精神。 字词句 ◎认识31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1个字,会写15个词语。积累8个描写人物精神品质的成语。 ◎感受反问句的表达效果,知道反问句能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并学习反问句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 阅读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别董大》。 ◎能借助插图和关键词想象古诗描绘的情境,并能够背诵古诗。 ◎能默写《出塞》《夏日绝句》两首古诗。 ◎默读课文,学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能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家国情怀。 书面表达 ◎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信,做到内容清楚。 ◎能正确填写信封或邮件的相关内容,并将书信通过邮局寄给收信人或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对方。 ◎能写出自己读书的目的,理由表述清楚。 1.本单元围绕着“家国情———编排了四篇课文,这些课文都有鲜明的主题思想。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好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言文字理解运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切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将情感的熏陶融入到关键词句段的理解中。 ◎可借助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加深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 _____ 2.“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内容。把握一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哪些呢? ◎扩展题目。 ◎段意串联。 ◎摘句归纳。 ◎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_____ 内容 古诗三首 为中华之 崛起而读书 梅兰芳蓄须 延安,我 把你追寻 习作 语文园地 总计 课时 2 2 1 1 2 2 10 21 古诗三首 语文要素 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人文主题 体会古诗中的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按照本课预习卡的要求进行预习。 2.读一读:运用注释、词典阅读,读准生字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3.查一查: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和当时的写作背景。 4.问一问:提出一个问题,并写下来。 课时目标 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能结合注释说出《出塞》《凉州词》的大意。 3.能有感情地朗读《出塞》《凉州词》。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分享收获 1.利用课文后的生字表,同桌间互相检查会认字的读音,提醒易写错字的笔画笔顺。 2.交流对课文诗句的理解,梳理不解的地方。 3.与同桌交换问题,看看同桌提出的问题你能不能解决。 4.选择一两位同学的问题在班级交流。 二、名言导入,揭示单元主题 课件出示: 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提问:“匹夫”指谁?为什么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此语溯源于顾炎武《日知录》,其本义:整个社会出现道德沉沦,即使普通民众都应当奋起救赎。梁启超对此作了创造性地发挥:“天下”实指国家,“兴亡”也是指国家的振兴与危倾。 “匹夫”当指生活于其间的每一个人,无论其地位的高低。 三、结合注释,解诗句意思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国家的振兴与危倾,不同朝代、不同际遇的人会如何看待应尽的职责呢?板书:21古诗三首(读题)。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指名读,师正音。 3.学生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