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340132

沪教版(上海)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22.6 《三角形的中位线》 教案

日期:2025-10-15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1694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版,上海,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
  • cover
22.6《三角形的中位线》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中位线是沪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十二章第6节的内容。在教材中,将本章节安排在梯形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之后,梯形中位线的学习之前。 因为已经学习了图形的运动,所以本章知识点的学习是利用图形的旋转来引入,图形的旋转也对三角形中位线的探究证明思路有着重要意义。 从三角形的知识体系考虑,本课内容是对三角形中重要线段的扩充,因此学习中也要强调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的区别。 从四边形的知识体系考虑,本章内容的学习处于《四边形》的大章节中,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是以平行四边形的有关定理为依据进行证明的,而之后章节的梯形中位线内容是借助本章节的知识点来完成。因此教材中将此章节放在此位置,是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也为之后梯形中位线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从数学思想考虑,本节课渗透了化归的数学思想,将三角形中位线问题转化为了平行四边形的问题来解决。 从知识点应用的角度来看,三角形中位线在位置上的平行关系,在数量上的倍半关系在几何运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最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另一个逆命题:三角形内,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与另一边平行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被放在了九年级第一学期中《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章节中以解决。其为三角形一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特例,对之后章节的学习有着启发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本课也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法。 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平行四边形和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2、学生在梯形的学习过程中,经历过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来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3、学生有过多次利用图形的运动,例如:“平移,翻折,旋转”等图形运动方式开展几何研究的经历,有利于实验操作来辅助探索证明的相关经验。 4、学生在定理学习中,经历过多次“问题———活动———归纳”的过程,具有相当的几何论证能力和归纳能力,也有通过逆命题来对定理进行深入研究的经历。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知道三角形中位线和中线的区别。 2、经历三角形中位线的探究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能以运动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三角形的中位线。 3、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体会其在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上的两重性质。 4、能应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5、简单渗透从“特殊”开始研究问题的数学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1、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2、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 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4、三角形中位线的应用 教学难点: 1、三角形中位线概念的引出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教具准备: 1、PPT课件 2、几何画板课件 3、两张三角形纸片,剪刀等工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1、操作:给一张三角形纸片,让学生剪一刀,将其变成一个梯形的纸片。2、让一名学生表达他是如何操作的,并说明其能成为梯形的原因。3、提问:这张三角形的纸片,被我们分成了一个梯形和一个更小的三角形。 有没有同学的三角形和梯形能够恰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怎样裁剪才能让所得的三角形和梯形恰巧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拿一张三角形纸片试一试。 1、沿与三角形一边平行的直线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剩下的是一个梯形。2、沿一条与三角形一边平行的直线剪开。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3、尝试自己剪下的两张纸片能否正好拼成一个梯形。4、尝试操作,拼平行四边形。 对于一个新的知识点进行研究,往往有其原因。三角形中位线的问题可以看作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特例”。其定理中也体现了特殊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虽不点明,但有意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