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部编版 选修1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迁徙到洛邑,中国历史开始进人东周时期。这一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使整个社会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那时候,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加上兴修水利、农田施肥等措施,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农业生产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特征: 表现: 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的成就,商业也日趋活跃,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旧贵族势力开始分化,有的没落,有的向新兴地主转变,社会上出现了自耕农等新的阶层。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用的牛形酒容器。当时,牛拉车或耕作已经出现并逐步推广。 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禄,以实行俸禄制来取代封邑制,以中央集权制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所有这些,都意味着要对旧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 春秋时期的战争主要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期的战争则以兼并为主,战争更加频繁。为了实现富国强兵,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各国纷纷改革变法,努力发展生产,增加人口,扩充实力。 春秋战国时期,在文化领域,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那时候,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陆续诞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热烈局面。其中,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孔子,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老子,他创立了道家学派。 思想是现实的反映。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点,“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战胜对方,都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和奖励军功。法家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法家思想直接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变法活动。而兵家思想来源于战争实践,是在战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进步思想为社会变革提供思想基础,指导社会变革的进程。 各诸侯国只有通过改革变法,发展经济,才能够富国强兵,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战胜对方的目的。 “爰金”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黄金货币。通过下图能获知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 ①手工铸造业发达 ②商业贸易繁荣 ③城市繁华 ④社会经济整体水平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选A。战国时期能够铸造出“爰金”货币,这本身就直接反映出战国时期手工铸造业的发达。黄金货币的出现,是商业贸易发展的产物,是城市经济繁荣的表现,同时它相对于物物交换和一般货币交换,也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 抢答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已经陆续推行了一些变革措施。先是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大力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他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后来其他国家也实行了类似的税法。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履亩而税",即按亩收税,这就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管仲 春秋后期鲁国“初税亩”和齐国“相地而衰征”的共同影响是( ) ①增加了国家收入 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选C。“初税亩”和“相地而衰征”,都在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