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与我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连贯、流畅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音乐与我同行》。 能准确把握三拍子歌曲的节奏律动和强弱规律。 能够有意识地参与轮唱,并在轮唱的过程中控制自己的声音,逐步学会聆听,树立良好的声部概念,为以后合唱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的节奏型,感受音响强弱规律。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曲内容,能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轮唱。 教学方法: 引导、观察、模仿 教学过程: 课本歌曲复习【P1歌曲回顾】 【P2】《老师呀请你别生气》(提示情绪:活泼、有趣;用说话时的自然声音、力度来演唱,不要喊唱;在说唱部分要特别注意节奏,把每个字咬清楚,让我们一起来表现出三年级小男孩儿活泼、调皮的形象,就像你们一样。) 师评:你们唱得特别带劲儿,前半部分要是再能做到两个“qing”,就更好听了,一个是轻柔的“轻”,像讲述一样,不要过度用力,一个是清晰的“清”,把字说清楚,不含糊。 【P3】《多年以前》(提示情绪:在讲述森林变化的同时,请大家“轻轻地呼唤小鸟”,让它感受到你们美好的愿望,让它相信我们会保护好环境。) 二.节奏律动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两首大家喜欢的歌曲,大家来休息一下嗓子,轻松一下,请你模仿老师做。 感受歌曲节奏【P4】 X X X | X .X X | 师:请 跟 我, 拍 拍 手。 生:我 跟 你, 拍 拍 手。 师:请 跟 我, 拍 拍 肩。 生:我 跟 你, 拍 拍 肩。 【P5】师:这条节奏就出现在我们今天要一起学唱的好听的德国儿歌《音乐与我同行》里,说到音乐与我同行,我们的生活中还真是处处离不开音乐,想一想,我们在什么地方能听到音乐? (商场、广场的音乐喷泉、电视上还有手机里能随时播放… …) 2.按节奏读歌词【P6】 师:让我们把节奏放到歌词中来熟悉一下 (美好的音乐与我同行,欢乐中,独处时,阳光下,风雨里,美好的音乐与我同行。) 3. 讲述段落反复记号【P7】 师:这样就读完一遍了吗?谁发现了歌曲中出现了哪个音乐符号? 段落反复:反复这两个反复记号中夹着的一部分。 让学生读出需要反复的部分歌词。【P8】 师:让我们加上反复部分再来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对歌词加深印象。 二.新歌教授 师:歌词的内容告诉我们,不论什么时候,音乐都会陪伴着我们。那就让我们赶快来听一听这段音乐… 1.初听【P9】 师:第一遍听我们要怎样听啊?安静、认真的听旋律,不着急唱,看看能不能听出这首歌曲的不同之处。 (有的同学说:听起来有点乱;有的说:听不太清楚,不知道唱的哪了… 师:其实这就是又一种不同以往歌曲的一种演唱形式) 2.讲述轮唱【P10】 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齐唱, 而是按一定时距(一小节或几个小节)先后歌唱,形成此起彼伏,连续 不断的效果,所谓“轮”就有滚动的意思。轮唱是合唱的一种表现形式, 不管分几个声部,结尾都要统一到一个声部结束。 3.用歌词念白感受第二声部进入的部分和两声部轮唱时的平稳和谐【P11】 师:让我们用念白歌词来感受一下第二声部是怎样加入进来的。 生读第一声部,师读第二声部开始部分,(课件粉色字体的部分是我们同时进行的部分)师生互换声部。 4.用“啦”模唱歌曲旋律【P12】 随琴模唱旋律。 复听音乐时,随意跟随你听到的声部用“la”模唱旋律,看谁能快速把旋律记下来。 5.分声部跟唱【P13】 全体唱第一声部,第一声部重复唱最后一个乐句(9-12小节) 全体唱第二声部,休止前四小节。 6.尝试进行二部轮唱【P14】 具体要求:第一声部唱完第一乐句(1-4小节)后,第二声部开始进入演唱,可由学生唱第一声部,师唱第二声部进行尝试轮唱,让学生了解轮唱演唱的进入方式,师生互换声部感受。第一声部重复唱最后一个乐句(9-12小节) (注:轮唱时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