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392535

23 梅兰芳蓄须 教案(含反思)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1084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梅兰芳,蓄须,教案,反思
  • cover
23* 梅兰芳蓄须 教学目标 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教学重难点 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播放视频,认识人物 1.教师导入,播放视频。(播放梅兰芳京剧选段的视频) 2.简介京剧,引出人物。 这就是京剧,它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用京胡、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闻名世界的京剧大师———梅兰芳。(课件出示梅兰芳旦角剧照) 3.学生交流对梅兰芳的了解,教师补充。 (1)学生交流梅兰芳的生平、主要作品、主要事迹等,教师相机补充。 (2)课件出示人物简介。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出身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霸王别姬》等。 4.引入课文题目。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这位京剧大师的民族气节。(板书课题) 学习梅兰芳,就不得不提京剧,因为京剧艺术是梅兰芳毕生孜孜追求的理想所在。上课伊始,播放梅兰芳表演的京剧视频,交流、补充梅兰芳的资料,既让学生感受一代大师的艺术魅力,又将旦角的形象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后面理解“蓄须”作铺垫,为感受梅兰芳宁可荒废艺术生命也不愿为日本人演出的崇高民族气节埋下了伏笔。 板块二 读题质疑,理解“蓄须” 1.齐读课题,提出疑问。 预设: (1)“蓄须”是什么意思? (2)梅兰芳表演戏曲与他的胡须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用拆词法理解“蓄须”。 蓄:保存。须:胡须。蓄须:积蓄胡须,即留胡须。 3.理解“蓄须”和表演戏曲的关系。 (1)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刚才的视频中,梅兰芳表演戏曲时的样子吗?联系资料,说一说梅兰芳“蓄须”和表演戏曲有什么关系。 (2)交流、明确: 梅兰芳在戏台上扮演的多是旦角,而旦角指的是女性角色,所以他一旦蓄须,就不能表演相应角色了。 (3)照片对比,进一步感受“蓄须”就不能演戏。 在梅兰芳剧照的右边出示课文插图梅兰芳蓄须的照片,对比感受。 4.过渡:视京剧表演艺术为生命的梅兰芳为什么要蓄起胡须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读课文题目,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借助前面播放的视频和搜集的资料自主理解“蓄须”和表演戏曲之间的关系,环环相扣,水到渠成,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板块三 初读识字,把握内容 1.朗读课文,交流大意。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 2.课件出示本课带生字的词语,认读正音。 蓄须  被迫  租界  纠缠  邀请  骚扰 拒绝  签订  宁可  要求  妄想 (1)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正音,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订、妄”是后鼻音。 (2)重点理解“纠缠”的意思。 点拨:文中有一个词语,和“纠缠”的意思差不多,请同学们找一找。 明确:“纠缠”就是“骚扰,找人麻烦”的意思。 (3)读准多音字“宁”的读音。 ①学生齐读词语“宁可”,再齐读“宁可”所在的句子。 ②根据词语意思辨别读音。 宁愿、宁可、宁死不屈 (nìnɡ) 宁静、安宁、息事宁人 (nínɡ) 明确:“宁”表示比较后做出的选择时,读nìnɡ;表示安定、安宁的意思时,读nínɡ。 (4)学习多音字“要”。 yāo  yào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  )您把胡子一剃,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