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392536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2课时 含反思)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1930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中华,崛起,读书,教案,2课时,反思
  • cover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崛、范”等9个生字,会写“肃、晰”等11个字,会写“严肃、清晰”等15个词语。 2.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4.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重难点 1.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崛、范”等9个生字,会写“肃、晰”等11个字,会写“严肃、清晰”等15个词语。 2.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理清几件事情的关系,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由“志”入课,畅聊志向 1.书写、解释“志”字。 请看老师写的这个“志”字,上“士”下“心”。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或是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才能被称为“士”。而“志”就是“士”经过用“心”思考立下的志向。(板书:立志) 2.聊志向,引入新课。 (1)请学生说说自己小时候立下的志向。 (2)书写课文题目,指导“崛”字的字形和意义,理解题目的意思。 “崛”是山字旁,字义多跟山有关。那“崛起”在这里指中华的什么呢?(兴盛、繁荣、富强) 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把“中华”“之”“崛起”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为了中华的振兴而读书 (3)请学生大声地齐读题目。 (4)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 (5)引入课文: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是什么样子的呢?周恩来为什么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从“志”字的文化渊源谈起,为本课奠定了深沉厚重的感情基调,使开讲不落入俗套。同时,请学生畅聊自己的志向,轻松入课,并且与本课最后一环节的写作呼应,让学习作用于生活实际,既有天空之高远,又兼土地之厚实。 板块二 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出示生字,请学生观察,自主识记,提示:可以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可以利用形近字来记住字音,区分字义;可以在语境中识字并理解意思;还可以组词识记。 崛  范  魏  晰  效  淮  惑  惩  斥 3.学生当小老师,分享识字方法,老师相机指导、梳理。 (1)利用形近字来记住字音,区分字义。 掘———崛    校———效   难、准———淮 (2)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委+鬼=魏   日+析=晰   或+心=惑   征+心=惩 (3)组词识记。 请学生给“范”字组词,理解意思。 (4)在语境中识字并理解意思。 请学生找找“斥”字出现在课文的哪句话中,引导学生结合句子用换词法来理解“训斥”的意思。 4.开火车读词语。 5.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请学生按结构分类,观察字的左右、上下所占比例。 肃  晰  振  胸  怀  赞 效  凡  顾  训  斥 6.重点指导以下汉字的书写。 (1)独体字作部件后字形的变化。 “赞”上半部的第一个“先”变竖弯钩为竖提,“效”左半部的“交”变捺为点,“疑”中“矢”变捺为点,“惑”下边的“心”的最后一点写在斜钩的下面。 (2)请学生观察“肃”的笔顺———横折、横、横、竖、撇、竖、撇、点,提醒学生下半部分不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写,并请学生把这个字练写一遍。 7.请学生练习书写,其中,“训斥”可连词书写。 这一环节的教学,既大胆放手,让学生观察、识记、当小老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又在适宜的时候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科学地识字。对于难写字,首先教师示范,其次学生观察,最后总结、练习,教学扎实、有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