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518163

冀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14欣赏建筑之美 教案

日期:2025-11-13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435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欣赏,建筑
  • cover
欣赏建筑之美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能够初步欣赏和评价建筑艺术的造型美、空间美和环境美。 2.科学探究目标:了解建筑的主要类别,知道一些世界著名建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建筑艺术的学习,激发学生关注了解身边的建筑,养成保护文物古迹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及园林建筑的主要特色。 教学过程: 导入:(直接导入)图片展示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中国建筑与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内容一:中国建筑体系的特点?(提问学生)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以下一些特点是应当了解的。 展示中国古代建筑木架构图片,从结构提问学生,教师小结(教参图1、图2) 一、 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木结构体系。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 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展示中国建筑图片:宫殿、寺观、坛庙、民居和园林等,请学生从布局来总结特点 二、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 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教师讲解,结合图片 三、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