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74312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古诗两首-木兰诗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14109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古诗
  • cover
(课件网) 《木兰诗》 南北朝北方叙事民歌 宋代郭茂倩 《乐府诗集》 互文: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方式。 译一 译(注意整体意思)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三、译一 译(注意整体意思)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三、译一 译(注意整体意思)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三、译一 译(注意整体意思)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采用了互文修辞手法的句子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 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 说明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充满对木兰这位女英雄的赞美和歌颂。 木兰诗情节概述 1、停机叹息 2、代父从军 5、辞官还乡 6、合家欢聚 3、出征准备 征途跋涉 4、十年征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第1段表现木兰愁苦叹息,读开头两句语调要柔缓,第3、4句则要带疑虑和关切的语气,声音可以略微提高,读到“叹息”再轻缓下来。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第2段开头两句是问句的形式。读“何所思”、“何所忆”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答句中的两个“无”字应重读表强调。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用坚定的语气读“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在“从此”之后又可以有稍微的顿息,“此”字拖长一点,把“替爷征”三个字读得沉着有力,以表现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 “见军帖”、“大点兵”、“十二卷”、“卷卷”都要重读,以说明战争的规模和紧迫,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写木兰所思所虑,语气舒缓。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这四句运用排比渲染木兰紧张而周密地准备戎装的气氛,要读得急骤跳跃,活泼明快。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要读得委婉,放轻音量,“旦、暮”重读,上下句之间要读得似断实连。“不闻、但闻”重读,两句要前轻后重,读出对亲人的眷恋之情。 朗读指导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描写木兰矫健的雄姿及行军的迅速。 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第4段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语言凝练而夸张,朗读时抑扬顿挫要鲜明,节奏要慢。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读第5段前四句要强调天子给予木兰很高的奖赏和荣耀。“十二转”、“百千强”要重读。从“木兰不用尚书郎”到段末木兰对天子“问所欲”的回答,读时语调要平稳。“还故乡”三字中间要顿开,音调要放在同一高度上,以便把木兰不卑不亢,不慕富贵荣华的品质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表现出来。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