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66825

15.金色的鱼钩 课件+朗读(43张PPT)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171821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金色,鱼钩,课件,朗读,43张,PPT
    (课件网) 金色的鱼钩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课前导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曾经越过人迹罕至的松潘草地。松潘草地亦称“松潘高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山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草地的环境极为恶劣、凶险。本文讲的就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保存实力,中央红军主力被迫于1934年10月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横跨了中国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终年积雪,最后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主力的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助学资料 红军长征 生平介绍: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1951 年毕业于解放军无线电技术学校,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 主要作品: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杨旭 青稞 青稞,是大麦的一种。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出,粒大皮薄。主要产于西藏、青海等地,可做糌粑,也可酿酒。 ①使遭遇危险。 ( ) ②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 ) ④(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 ) 威胁 三长两短 收敛 解词义 字词乐园 ③指意外的灾祸、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 ) 目不转睛 ⑤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 ⑥上气不接下气、断断续续地哭。 ( ) ⑦怀着敬意看。 ( ) 奄奄一息 抽噎 ⑧(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 ) 瞻仰 闪烁 ⑨从危险中救回来。 ( ) 挽救 初读感知 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划分段落。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概括说说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部分(1段):开篇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 第二部分(2段):写老班长的外貌和其称呼的由来。 第三部分(3-5段):为了解决“我们”的饥饿问题,老班长想方设法让“我们”喝上了鱼汤。从此,“我们”总能喝上鱼汤,但“我”发现老班长从来没有吃过一点儿鱼。 第四部分(6-19段):详细叙述了“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真相,以及之后与老班长争论并最终被他说服的经过。 第五部分(20-23段):“我”知道真相后,喝不下鱼汤但为了稳定两个小战士的情绪,“我”听从老班长的命令,含泪喝下鱼汤。 第六部分(24-34段):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 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件事:(6—19)“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的真相,与老班长发生争论。 第二件事:(20—23)“我”因为知道真相而咽不下鱼汤,却不得不在老班长的命令下大口喝下。 第三件事:(24—34)老班长在大家即将走出草地时壮烈牺牲。 默读课文,注意描写老班长的情节,体会他的品质,把令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用批注记录自己的感受。 品读鉴赏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第一件事(6—19) 动作、神态、语言描写 老班长在“我”的追问下试图隐瞒真相,装出刚刚吃过鱼的样子。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动作、神态描写 写出了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艰难和痛苦,体现了老班长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